碧山纪事

乡村,读书,生活,
作家王心麗“大美在民間”LOFTER實驗空間

碧 山 古 村:

坐落在徽州黟县碧山古村的碧山书局是中国最美的乡村书店。

早春时节,我跟先锋书友团来到这个开设在乡间古老的祠堂启泰堂里的书店,碧山书局。书友们离开了,我留下来住了一些天,这里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两个月之后我又到碧山,那是雨雾迷蒙的季节,山峦和田野都青翠如滴。又过了两个月,夏末秋初的季节,我再次到碧山。

这里是我的灵感之地,乡间山野的清风吹走了困扰和挟制我的不可名状的纠结。在乡间读书,读乡间的书,在乡间写书,写乡间的书,实在一种自在的惬意生活,更重要的是我的文学情调在碧山的碧野清风中恣意生长,我觉得一个充满文学艺术灵感的自己复活了。

碧山书局是孤独寂寞的流浪读书人和写书人在山林阡陌中的心灵依托,也是躲避城市浮躁生活的最佳隐居地。在这里,你可以什么事都不做,望山看云,也可以不受外面世界干扰,尽心尽意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碧山是个很奇怪的地方,这里虽是桃花源般的景色,听泉观云,种豆南山,悠然的生活状态,但无论当地人还是异乡人都有自己强烈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喜欢碧山的人,价值观方面大都是趋同的。在碧山,熟人是很少的,陌生人是很多的,大多数异乡人是来自北上广深的年轻人,还有来自海外的喜欢中国乡村生活的年轻旅行者,即便彼此不说话,不相干,来来往往,但是知道是同一类人。

到碧山之前的半年时间里,我每周至少有四天呆在先锋书店调研,参加先锋书店的所有活动。从家到先锋书店总店步行只需十分钟。在多种传媒载体并行的当今,我想出版一本实验纸书,之前的八年里我积累了上百万字的文稿,积累了一些利用免费的电子传媒模板做电子书的经验。在当今多种传媒载体并行的时代,出版怎样一本的纸书,万万不能想当然。

2009年之后我没有出版过纸质书,当今常态下纸书的稿费已不能支持文学写作者的写作过程的生活用费,在传媒转型时代到来之际,中国的纸质传媒的表现乏善可陈。这两年先锋书店的各类图书推广活动频率越来快,越来越密集。微信的朋友圈里,纸书的宣传推广广告也越来越密集。但是我在先锋书店发现了阅读多元化现象,名人效应逐渐淡化:无论什么名气的名人到书店与读者互动,无论怎样火爆的场面,在书店里都有读者不为之所动,他们只读他们自己想读的书。

我想“读自己想读的书”的这类读者也会是我的文本读者,因为我就是这类读者。在先锋书店,书的海洋里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我喜欢的书,这些书的作者都与著名和知名不搭界,至少不是什么坛子上、什么界中的头面人物,他们与一切奖项都不搭界,没有看到这些书和这些作者的相关推广信息,可他们的书能在两年里印刷多次,还有一些书价格超贵,也是多次印刷的书。这些书不是教材,都是有趣的,可读的文艺书。这些书能把阅读个性化,能把“我”和他人的阅读、欣赏趣味区别开来,把“我”和他人的写作区别开来。生活在卑微的环境中,未必心灵卑微和人格卑微;生活澹然,未必身心麻木。

半年过去了,站在秋天的田野里回望春天,那时我初次踏上碧山的土地,站在还未开始春耕的苜蓿地里,仰望天空,感受到天地间无为、无不为的超然能量和气场,本能地确认:古村里的碧山书局,这个先锋书店的第八家分店是新时代纸质文本的另类载体。于是,我的“环境阅读”和“氛围写作”——新传媒时代纸质文本的实验就从这里开始,田野上的小路四通八达。(文/王心丽) 


评论
热度(15)

© 碧山纪事 | Powered by LOFTER